
组织机构
承办单位:
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、数智教育创新应用分会。
组建执行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,其办公室设在学术委员会教育数字人推进工作组。
协办单位(部分更新中)
中关村科技园区
(北部)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等
(中部)河南教育信息化协会等
(东部)江苏省教育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等
(西部)成都市数字经济商会等
(南部)广西人工智能协会等
湖北第二师范学院
……
蓝鸽:创新AI一体化校园和平台
深信服:让每个用户的数字化更简单、更安全
湾西小冰:以AI重构教育交互,用智能赋能教育生态
华然技术:支持每一位教师AI查重
用友-新道:创新数智化教育
简道:让每个校园都有一个AI数智元宇宙
国开泛在:以数智赋能终身教育
北京华晟经世:面向未来的教育
梦海律所:法律护航更好地原创AI数字人
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:为人师表,敬业乐群
国家民委“一带一路”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(天津大学):以“人文和人才发展”为切入点,培养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
……

参赛对象
参赛对象包括参赛选手和推荐单位。
参赛选手为智能体,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人、虚拟人、智能人、数字分身等应用形式的教育技术AI助理,数字教师、数字学生、数字助教、数字校长、数字服务人员、数字科研助理等单一角色或多元角色,具有“有形象、会表达、能互动”等特征,能在“学、教、管、评、研、服”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为师生提供智能助理服务。
推荐单位为本协会会员及其相关单位会员,鼓励各级各类学校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跨学科合作,1家参赛单位可单独或合作提交3个赛手(作品/产品)参赛,其中牵头单位提交不超过2个赛手。一个赛手最多可由5家参赛单位合作提交。鼓励组建数字人集群。

参赛报名
参加赛事通过大赛官网报名,2025年2月20日开始接受报名。参赛不收取任何费用。
一、参赛单位扫下方二维码填写赛手报名表
二、赛手资料包括赛手简介、演示视频及相关文档。赛手资料和现场表现不能出现政治错误和伦理道德问题。
2.赛手演示视频(可选项):录制作品演示视频,时长不超过5分钟。
3.赛手相关文档(可选项):包括但不限于软件使用说明、技术文档等。

评分规程
大赛设评审委员会。评审设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。初评阶段以AI评委为主,终评以现场专家评委为主。专家评委评分所占权重为0.7,AI评委评分所占权重为0.3。
参赛选手按完成规定的任务情况获得评分。任务清单将于赛前提交给选手。每项任务完成的总分为10分,其得分由各类评委评分的平均分加权求和确定。参赛选手的最终得分为每项任务完成得分之和。在比赛任务完成过程中,评委不提问,选手不答辩。
评分规程最终解释权归评审委员会。

奖项设置
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。证书按赛道分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纪念奖以及专项奖。
另设赛事突出贡献奖若干名,颁发给为大赛做出贡献的支持单位,按类别颁发荣誉证书。

赛道设置
大赛设置6+1个赛道
助学赛道
利用大语言模型、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实时互动的伴随式学习支持,如语言陪练、编程助手、智能学伴等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,拓展学生对知识内涵感知的深度和广度。

助教赛道
利用大语言模型、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进行教研备课、辅导答疑、学习分析等,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,提高备课效率,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施个性化教学。

助管赛道
利用大语言模型、智能体、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教学质量管理、智能决策支持、科研管理等,分析师生数据,优化教学资源配置,为教学质量提供评估和改进建议,支撑学校的管理决策。

助评赛道
将大语言模型、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评价的各要素、各环节而形成一种更加科学、专业、客观的教育评价方式,实现评价主体多元、评价内容全纳、数据采集全面快速、价值分析科学高效、评价反馈智能精准。

助研赛道
利用大语言模型、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,在前沿文献分析、科研数据处理、实验设计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,推动研究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化。

助服赛道
利用大语言模型、智能体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餐饮服务、环卫服务、会堂服务、车辆服务、医疗服务等,优化服务资源配置,提高师生服务体验。

附加赛道
教育数字人创意赛道(包含硬件、软件、应用等方面的创意设计,呈现方式可以是视频、图片、文档等),具体要求见附加赛道赛事说明。
附加赛道报名二维码


赛程规划
大赛组别:普通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。附加赛道不分组。
赛程:初赛(北京、成都、郑州、广西)和终赛(武汉)。
备注:报名者不受地域限制,可自主选择在其中一地参加初赛。

赛事收获
参与赛事活动,参赛单位将有机会获得以下收获
赛事证书:
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,
每个赛道分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纪念奖和特别奖。
命名(或推荐)相应研究示范基地/创新工作室。
资助(或推荐)相应课题研究等。
基于作品申请其他项目或者奖励。
针对项目推荐给创投机构。

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联系人:

杜老师,13911589131
张老师,18779991422
周老师,16710045466
魏老师,13661389294
张老师,13611224609
电子邮箱:jyszr@nerc.edu.cn
(北部)北京站联系人:王老师,15210000311
(西部)成都站联系人:白老师,18010686676;涂老师,13881869523
(中部)郑州站联系人:张老师,18614955579
(南部)广西站联系人:胡老师,18677897966;李老师15994487987
(东部)南通站联系人:张老师,13921670085